通信百科

ATM 的应用之ATM 与 IP 技术的结合

时间:2019-12-17 10:28 作者: 世讯电科融合通信系统
        IP 技术依靠网络可用、尽力而为以、端为中心的特点 ,以及IP技术与以太网技术的无缝结合,已成为 Internet 的成熟技术。而 ATM 技术所具有的端到端 QoS 保证、完善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、活灵的动态带宽分配与管理、支持多业务等方面 的优势,目前是 IP 技术所不及的。所以,ATM 与 IP 各有优势,如果二者结合起来, 取长补短,利用 ATM 网络为 IP 用户提供高速直达数据链路,既可使 ATM 网络运营部门充分利用 ATM 网络资源,发展 ATM 网络上的 IP 用户业务,又可解决Internet 网络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,使二者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。因此,人们提出了几种不同的 IP over ATM 的方案,如 IETF 提出的" classical IP over ATM" 、西门子公司和新桥公司联合推出的 CSI (Carrier scale Internet working) 等。其总体设计思想都是想融合IP 与 ATM 的技术特点,发挥 ATM 支持多业务、提供QoS( 服务质量保证)的技术优势,从而较大限度地提高 IP 网的带宽性能。
目前,二  者的结合主要有两类方法。一类是叠加模型,这类方法的技术关键是在 TCP/ IP 与 ATM 之间定义一个过渡层次,从而将 TCP/ IP  和 ATM 这两个不同的网络体系"缝合” 起来。过渡层主要完成两个任务:一 是将收的IP 分组封装到AAL- POU 中去;二是完成高层地址与 ATM 地址的映射,即 地址解析。另一类是集成模型,这类方法将 IP 分组和 ATM 信元集中在 一个交换系统中处理。
        实现 ATM 与 IP 结合的两种方式中,叠加方式虽然可以保证QoS , 但是会增加协议的复杂度,而集成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同时利用 ATM 与 IP 的优点。总的来说,集成方式在性能和效率上都要优千叠加方式,特别是采用集成方式的多协议标 记交换( Mul 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, MP LS) 是一种介于第 2 层和第3 层之间的标记交换技术,是 专门为 IP 设计的 ,可以将第 2 层的高速交换能力和第 3 层的灵活特性结合起来,以实现适应多种协议与不同规模的网络,克服了现有路由器的许多 不足之处,使 IP 网具备高速交换、流量控制、QoS 等性能。目前,最受人关注和被普遍看好的新技术。


版权所有:统一通信系统集成:http://www.alloll.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